盲目的发展商业配套,而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。人们缺的不是超市。拿我家百乐时代那边举例,周围一共有四个大型综合商业广场,港龙、万健、百乐、恒达。周围居民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,真是狼多肉少。百乐商品房的造价有点偏高,国联恒园还贵。百乐还是好好做皮件吧,小心被房地产拖死。万健和港龙开盘到现在卖出去了几套房子。万健开盘第一天一共才卖几套。开发商也不动脑子想想那边有几个需要公寓。港龙房价是很,但是后面的....
分析得很合理,12年刚来无锡的时候,保利广场还很火,短短2年几乎店铺都关门了,晚上进去还有些阴森的感觉。无锡的人口较少,整体消费能力并不太高,确实要注意发展格局啊
2014年无锡商业不温不火,库存压力明显。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显示,截止2014年12月30日,无锡市七区商业库存为96936套,商业总面积为964.07万平。而2014年商业总共加推18批次,可谓惨淡。同时2015年有28个商业项目预计加推,商业库存由此雪上加霜。
无锡的商业,一向是个特别的现象。周边城市逛一下,只有无锡的商业综合体最多。无锡的人口总数是比较少的,但是商业却很多,外来人口有个感觉就是,无锡收入水平不高,消费水平却很高,除了房价便宜些,其它都不算便宜。
记得经济学上说,供求关系决定价格。供大于求,价格自然下降。无锡的商业貌似现在已经供大于求了,这样下去,除了一些交通非常便利、种类较多的商业综合体,其它有一部分估计都要面临关门的命运。更可怕的是无锡的商业还在不断增加,前途堪忧啊!
从图上可以看出,惠山区库存为217.1万平方米,29446套,占总库存量的23%;而惠山区以城镇商业居多,其中惠山新城、惠山高铁新城、锡西新城的乡镇商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入,一定程度增加了惠山区商业库存。另外惠山大批量的小型商业综合体由于定位同质化加上招商不力,导致区域商业严重过剩,成为商业库存“重灾区”。
像绿地的正大生活广场,貌似暂时就没动静,有人说已经黄了不会再开业了?辛苦打造的商业却无人问津,开发商是不是也要考察下市场再做决策呢?